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04-14 19:57:31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

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探索5的倍数特征

(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

(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

(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

2.探索2的倍数特征

(1)猜一猜: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

(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

(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

(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

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

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

2. 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课堂小结】

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1.口算除法

(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同学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

1. 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同学数,并口答。)

2.假如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同学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身分的方法合解雇。

4.假如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同学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 试一试.(同学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考虑,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同学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二.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此处隐藏1514个字……/p>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开的大小,*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学生看屏幕上的小区图,图上不但有漂亮的楼房、还有美丽的草坪。提问:你们知道小区里为什么种草坪吗?

  1.师出示例题:

月星小区有850平方米草坪。这种草坪每平方米每天能释放氧气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学生读题,师解释氧气、二氧化碳的知识

  2.学生列式85015、85020

  二、尝试计算,探索方法

  1.梳理知识、指导学法

(1)比较:这两个乘法算式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板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回忆:计算85015,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哪些乘法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的笔算、估算

师帮助大家回忆以前知识。

口算: 802= 980= 6070=

3020= 1330= 5040=

提问:你是怎样口算的?老师为什么让大家做这组口算题?(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

  2.提问:你能估算一下85015的结果是多少吗?

学生估算:把850看作800,15看作10,用80010=8000,结果应该比8000大。把850看作900,15看作20,用90020=18000,结果应该比18000小。(板书80010=8000、90020=18000)

要求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算好之后,在小组之间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教师寻找不同算法。小组内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85015 =

850 850 850

15 15 15

4250 4250 425

850 85 85

12750 12750 12750

3.全班交流讨论:

(1)比较:这三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答案和估算的结果比,合理吗?为什么?

(2)同一道题黑板上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请第一个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用85015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

(3)比较:后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请第二个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4250是怎么得来的?85呢?计算第一步看0,得到4250;计算第二步不看0,得到85,一会儿看0,一会儿不看0,这样做容易出错。

请第三个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就是把0前面的数相乘。425是怎么得来的?85呢?0到哪里去了?这里怎么有0出现呢?这是用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指黑板上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说一说)

(4)比较: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谈谈你的理由。(板书:简便方法)

(5)完整计算,感悟简便方法

用简便方法计算,做的时候,首先要会摆竖式,下面请同学上黑板把竖式摆一摆。

师带领学生集体计算。先怎样?(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写答语。

刚才通过应用以前所学的估算等知识,算出了草坪释放的氧气。计算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什么方法?接下来我们用简便方法算一算草坪吸收的二氧化碳,好吗?算的时候,仍然通过估算、再算一遍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果。

  4.再次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让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850 850

20 20

17000 1700

(2)讨论比较:

提问做错的学生:你是怎样计算的?1700中的第一个0是怎样得来的?第二个0呢?

提问:你估算了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850 (板书:80020=16000,90020=18000)

20

1700

提问:1700这个答案合适吗?你能自己找到错误原因吗

提问做对的学生:你是怎样计算的?17000这个结果合理吗?为什么?他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和这位同学是一样的;把85020看作852,和这位同学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是添一个0和添两个0。为什么添两个0?用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

(3)反馈:请做错的学生改正错误的结果。师写答语。

  三、分层练习

1.练习:在练习纸上做38022、17060、50040 60035

(1)应用所学知识,先将竖式列好,不计算。

反馈:比较60035的竖式的摆法,你认为哪一种好?为什么?(如果写成635要乘两次,写成356只要乘一次,为了计算简便,可以把乘数的位置交换一下)

(2)学生计算:反馈:教师巡视,要求学生规范地说。选取38022、50040说理。

(3)讨论:做这些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为什么这四道题都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

2.做书P5第四题。

要求学生先估算一下结果的范围。再列式计算。最后反馈。

  3.做书P7第三题。

学生做题,集体反馈。

  4.据调查,每个成人每天大约吸入氧气750克,呼出二氧化碳950克。17个成人每天大约吸入氧气多少克?每天呼出二氧化碳多少克?

比较:谈一谈想法.

850平方米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2750克

85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17000克

17个成人每天大约吸收氧气12750克

17个成人每天大约呼出二氧化碳16150克

四、全课总结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