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周记汇总5篇
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转眼一周又结束了,一周的时间,一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周记吧。周记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周记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无意中我读了一篇文章。文章是写关于爸爸的一些东西,让我感悟了很多。现在几乎写亲情之间的爱的话,几乎都是写母爱,很少写关于父爱的。都是世界是母爱是最伟大的,其实并不是只有母爱是最伟大的,父爱也是如此。
我所看的那片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母亲过世的早,父亲一个人把儿子辛辛苦苦拉扯大。儿子也十分争气,考了一个好大学。
毕业后,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两年后,儿子结婚了,娶了一个城市里的一个很漂亮的女孩。三年后,两人产下了爱情的结晶。然后,儿子和媳妇商量想要把父亲接过来一起住,也好照顾父亲,为此,儿子还专门买了一座160平米的大房子。想让老人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老人不肯。
今年父亲想过完收麦子的时节后就去,儿子也留下了,陪父亲一起。其实父亲这时已经得病了,但是不想告诉儿子。割麦子的时候,和往年不一样,父亲一直干的很慢,其实父亲一直都在忍着病痛。后来卖麦子的前一天晚上,父亲让儿子早点睡觉,自己也去睡觉了。早上起来,儿子把麦子装上车,然后去找父亲,发现父亲已经去世了,儿子痛哭流涕,这是儿子万万没想到的结果。
许多时候,父亲的关爱并不是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在后面默默的付出,一直关注着你。
父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我们要善于去发现身边的爱啊。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是语言,语言是工具或交际工具。 语文是精神文化。所以语文既是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是与实践性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母语课程,它与外语不同。不必像学外语那样从零开始,花很多气力去记忆大量的词汇,掌握语法的规则。我们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实践中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我们的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去自悟、自得,自己去获得语言能力、自己锻炼用语言去吸收、去交流的本领。
在语文学习中字要端端正正地写,词语要一个一个地积累,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课文要响亮流畅地朗读,话要正确连贯地说,作文要通通顺顺地写,该背诵的好文章要老老实实地背诵……当然更要重视做大量的课外积累,扩大知识面。
我们……15岁了……在别人看来,是多么羡慕。有着绚丽的花季,别样的雨季。
每次都是习惯的一个人边走边听着MP3,静静地望着天空发呆。手里拿着语文书,却不知是第几课。看飘然落下的树叶,心里想着生命是如此不公……
内心却多么渴望热闹,可偏偏是那么孤独。
回到家,发现自己与每人都格格不入,自己仿佛是只刺猬。身边的人屡次被我刺痛。久而久之,家里笼罩着父母的责骂声,团团围住,压得我喘不过气。
偶尔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向日葵的文章,觉得他们好顽强,是多么灿烂。它们似乎新鲜空气,是派来解救奄奄一息的我!
顿时,我复活了!我重生了!我的生命变得有趣,光明,不再灰暗。不再压抑自己,让它自由绽放!
望着伸向远方的小路,路面有太多的坑坑洼洼需要我填平。
但我不怕,因为我才15岁!
一年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年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的规范性;
2、审题的准确性;
3、答题的程序性;
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七、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
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
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
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八、管理至上,指导为重。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大量讲述;
②大量训练;
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
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
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
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
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
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
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
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
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
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高考是一次检阅,高考是一位老师;它检阅着我们老师教学的思路和教学的成果,它引导着我们走向更正确的教学之路。它让我看到许多教学的不足和缺憾,同时以肯定了我的一些做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未来的教学,我心中似乎越发清楚。
一个漫长而又快乐的暑假过去,迎来新学期的到来。开学第一周,发生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事情,有高兴的,有悲伤的,也有让人内疚的……
星期五张老师总结这个星期同学们的表现,并提名以下同学有进步:郑辰煜、赵瑞琳、汤逸虎、胡宇琳……那时,我的心情是无比的自豪。欣喜、甜蜜、激动,一齐涌入我的心窝,虽然我有一点点进步,但是不能骄傲自满,应该继续努力!
当然,除令人振奋的事情以外,新学期也一些让人难过的经历!
开学的第一天里,我的作业用3个小时才完成,妈妈狠狠地打我一顿,当时我心想:可恶的妈妈,为一点错误,就这样严厉地批评我。但是回头一想,妈妈都是为我好,我怎么能够这样骂妈妈呢?
学习上的事有喜有忧,生中也发生一件让我刻骨铭心、深受教育的事情。星期四,泼墨一样的天空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那是只听见“叮、叮,叮、”的上课铃声,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进入教室。这时刘晓敏故意把我撞一下,当时我十分生气,用力一推,刘晓敏身子一歪,脚一滑,跌倒在地上。“嘭”的一声,头撞到地板上,我一下子惊慌失措,大脑一片空白……刘晓敏终于忍不住哭起来,周围有几个同学看着刘晓敏痛苦地抱着头,赶紧把她送到张老师办公室,我也紧张地跟着去。
悲伤和内疚紧紧地攫住的心,恐惧就如同一根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我,我揣揣不安地跟在刘晓敏的后面。我大气不敢踹,神经像拉满的弓一样,绷的紧紧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着,仿佛一张嘴,心就会从嗓子眼跳出来……
终于我们俩站到张老师面前,张老师询问前应后果,教导我们;同学之间应该互相谦让,平等友爱,碰到什么问题应当心胸宽广。听张老师的教导,我们也渐渐和好起来。
开学第一周,我的经历可谓是多姿多彩,有快乐的、有悲伤的、也有让人内疚惭愧深受教育的。从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吸取教训,在新的学期里取得更大的进步!
文档为doc格式